前三季度,我市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3.7%,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1.1%,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 重庆持续发力扩大有效需求

10月2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要求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抓好项目投资放量和消费潜力释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在抓好消费潜力释放和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方面,重庆今年已采取了哪些举措,接下来又打算如何做?10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

200余场市级重点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内需,我市以“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为主题,突出“赏新、消夏、嗨购、迎春”四大主题,统筹开展“爱尚重庆”消费季活动,打造“1+4+N”消费促进活动常态化机制。

在此背景下,双品网购节、“2021不夜重庆生活节”、第十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暨火锅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重庆火锅节)等200余场市级重点活动相继开展,进一步夯实了消费稳定增长的基础。

譬如,10月29日至31日举行的重庆火锅节,新造打卡点“重庆勒座火锅城”,汇聚了来自全国的1000多家火锅产业链优质展商、2万多种产业链相关商品参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去打卡消费。

除了开展促消费活动,今年以来,我市还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组织实施了品质提升行动、数字赋能行动和绿色健康行动等“巴渝新消费”八项行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同时,继续以全国示范步行街“解放碑步行街”为示范引领,积极推动开展市级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发挥步行街对扩大消费的溢出效应,以点带片、以点带面推动商圈转型升级。

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力释放。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2.06亿元,同比增长23.7%。

“接下来,重庆将多措并举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将重点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实施国际消费资源聚集、渝货精品培育壮大、特色服务品牌塑造等“十大工程”;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国际消费“两大极核”、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和国际消费特色名街名镇名区;着力培育塑造“不夜重庆”“山水旅游”“美食之都”“生态康养”“户外运动”“文化消费”六大特色服务品牌等。

“三送一访”服务助外资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9月3日,市商务委举办第二期我为群众办实事“三送一访”服务外商投资市场主体政策宣讲会,邀请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向在渝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宣传国家和重庆市最新的金融外汇政策。

此次政策宣讲会,旨在回应企业实际诉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外资企业精准性和直达性,帮助外资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化解融资和跨境支付汇兑难题。

这仅仅是重庆全力“稳外资”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把“三送一访”(送政策、送工具、送咨询、访企业)服务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工作,列为市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市商务委通过“五带五新”(即:线下带线上,创新服务新方式;市级带区县,凝聚服务新力量;机关带协会,搭建服务新桥梁;重点带全面,完善服务新机制;服务带管理,强化管理新理念),扎实推进“三送一访”服务,对6700余家在渝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做到直接联系服务全覆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52个。同时,还创建外商投资企业智慧服务云平台,为外商投资市场主体提供线上投诉专用通道服务。

在“三送一访”服务的推动下,重庆外商投资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持续增强,进一步坚定了其在渝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据统计,1-9月,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34家,同比增长29.3%;实际利用外资7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银行为外资企业提供融资超830亿元。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持续开展“三送一访”服务。同时,将继续通过搭建平台、组织专项活动、上门解决问题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广泛开展政银企对接,满足外资企业融资和跨境汇兑风险防范需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住外资基本盘。

点对点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发展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经贸形势日益复杂严峻。面对这种情况,今年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贸工作部署,加大服务力度,加快稳外贸政策兑现进度,点对点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发展困难。

“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四大举措。”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是切实发挥全市“稳三外”工作领导小组和外贸外资发展协调机制作用,强化商务、产业、物流、海关、税务、外管等部门联动,以企业困难诉求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如,市商务委会同口岸物流部门加大对中欧班列(成渝号)、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国际物流通道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密班次、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以资金高周转和降低仓储费用对冲国际海运集装箱短缺和物流价格上涨。

二是加强政银企合作,用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杠杆”,破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题,服务国际贸易“大市场”。一方面,实施外经贸优惠贷款贴息,优化中小企业出口信保融资资金池,扩大资金池规模,降低门槛,提高风险补偿额度;另一方面,建立政银企金融服务联系机制,组织外贸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搭建服务外贸企业融资平台。

三是“线上线下”联动,助力企业抢抓国际市场订单。如,推动重庆出口商品哥伦比亚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使我市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零的突破;组织线上贸易对接会,支持企业通过“云展览”“云对接”“云签约”开拓国际市场等。

四是拓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如,今年以来,市商务委大力推广“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组织跨境电商平台与我市小五金、汽摩配、机械工具等优势产业带开展资源对接活动,助推传统制造企业、外贸企业等利用跨境电商渠道获取订单、拓展市场。前三季度,全市开展跨境电商峰会、论坛沙龙、资源推介对接、人才培训等活动346场,新增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650多家,跨境电商发展氛围愈发浓厚。

得益于上述举措,全市外贸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770.3亿元,同比增长27%,高出全国同期平均4.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排名全国第11位、中西部第2位。

“立足新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外贸要发挥要素流动的载体作用、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畅通‘双循环’的桥梁作用。”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加强外贸企业政策保障与精准服务,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客服